2015年7月24日,雨后的蕲北青石镇郑家山村,群山含翠,草木怡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行20余人来到蕲春谦益农场,对闲置中的村小学进行全面改造。
面对师弟师妹们的嘘寒问暖,谦益农场负责人李明攀热泪盈眶,这一天,他期盼得太久了。
放弃“鱼跃龙门”的机会,李明攀与19名大学生“小伙伴们”在蕲春北部山区“落脚”,过上农人生活。
1997年,不满16岁的李明攀考入原华中理工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就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一家外企,从事手机芯片研发,年薪逾30万元。但是,无休止的脑力付出,没有规律的作息让他患上了溃疡性直肠炎,体重也一度降到80多斤。那段日子,李明攀一直在追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2008年,他毅然辞职,回到老家河南南阳种地。为了不伤害土质,他坚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而是用紫云英绿肥和菜籽饼施肥。2009年秋天,李明攀在3亩半土地上出产了300多斤大豆和100多斤黑豆,大大出乎预期。
2009年12月,李明攀来到妻子老家附近的黄梅龙感湖农场,以120万元盘下了450亩地11年的承包期。“加上后期的土地修整、购买种子,又投入近40万元,很多钱是找朋友借的,他们都很支持我。”李明攀说。
因为一直坚信最传统的种植方式有着永恒的价值,他坚持从河南老家带来冬小麦种子,托朋友从黄陂山区带来晚粳稻种……所有种子的选择全部采用民间原种,而没有选用产量更高、抗病能力更强的杂交品种。
更考验人的还有成本。李明攀算了一笔账,除开自己和小伙伴们带头劳作管护外,“现在一天出150元工钱,都难得请到人了。”值得欣慰的是,稻飞虱等病虫害“过境不入”,后来他仔细观察比对才知道,水稻茎叶在化肥刺激下快速生长,变得又肥又嫩,自然成了稻飞虱的美食。而他的水稻没施化肥,茎叶不够肥美,可能不对害虫的胃口,而逃过一劫。
在发展过程中,与黄梅一山之隔的蕲春县也有了谦益的分基地。
创业6年来,李明攀的团队从最初两三个人壮大到19人,有人负责生产种植,有人负责电商运营,有人主抓品牌推广,各司其职。2014年,谦益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被团省委和农业厅认定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
得益于各地政府的支持和朋友圈的帮助,谦益农场前年实现盈亏平衡,2014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左右。
如今,农场在黄梅、蕲春建有3大山区基地,“由于对接了人们生产生活需求,‘谦益农业’淘店至今没有一个差评。”李明攀自豪地介绍。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李明攀深情地说:“每当收工间隙,边哼唱着歌儿边沐浴着田野的微风,我就感到分外轻松,更坚定了精耕沃野的理想信念!”(记者陈华通讯员陈钰朱卫红)